“ 內(nèi)容摘要: 錦葵為錦葵科,雙子葉植物,約50屬,1000種,廣布于溫帶和熱帶地區(qū),我國有17屬,76種(連引入栽培的),南北均產(chǎn)之,其中如棉花、苘麻和大麻槿為工業(yè)上重要的纖維作物,很多種類供觀賞用,少數(shù)供食用或藥用。 ”
錦葵為錦葵科,雙子葉植物,約50屬,1000種,廣布于溫帶和熱帶地區(qū),我國有17屬,76種(連引入栽培的),南北均產(chǎn)之,其中如棉花、苘麻和大麻槿為工業(yè)上重要的纖維作物,很多種類供觀賞用,少數(shù)供食用或藥用。
草本、灌木或喬木;葉互生,單葉,有托葉;花兩性,罕為雜性,輻射對稱,單生或排成復生的聚傘花序;萼片5,分離或合生,其下常有總苞狀的小苞片;花瓣5;雄蕊多數(shù),很少數(shù)枚,花絲合生成柱,多少與花瓣的基部合生;
子房上位,2至多室,全緣或分裂,每室有胚珠1至數(shù)顆;果為蒴果,分裂為數(shù)個果瓣,或有時漿果狀。錦葵科錦葵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60-10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
葉腎形,葉脈掌狀。 花簇生于葉腋,花冠紫紅色,亦有白色,花期6-10月。果實扁球形,種子黃褐色,果期8-11月。七月三日 生日花:錦葵(Common Mallow) 。
形態(tài)特征:二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高50-90cm。分枝多,疏被粗毛。葉互生;葉柄長4-8cm,近無毛,但上面槽內(nèi)被長硬毛;托葉偏斜,卵形,具鋸齒,先端漸尖;葉圓心形或腎形,具5-7圓齒狀鈍裂片,長5-12cm,寬幾相等,基部近心形至圓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面均無毛或僅脈上疏被短糙狀毛。
花3-11朵簇生,花梗長1-2cm,無毛或疏被粗毛;小苞片3,長圓形,長3-4mm,寬1-2mm,先端圓形,疏被柔毛;萼杯狀,長6-7mm,萼裂片5,寬三角形,兩面均被星狀疏柔毛;花紫紅色或白色,直徑3.5-4cm。
花瓣5,匙形,長約2cm,先端微缺,爪具髯毛;雄蕊柱長8-10mm,被刺毛,花絲無毛;花柱分枝9-11,被微細毛。果扁圓形,徑約5-7mm,分果爿9-11,腎形,被柔毛。種子黑褐色,腎形,長2mm?;ㄆ?-10月。
生長習性:耐寒,喜冷涼,能自播,不擇土壤。以砂質(zhì)土壤最為適宜。生長勢強,喜陽光充足?;ㄆ?-10月。原產(chǎn)亞洲、歐洲及北美洲,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耐寒,耐干旱,不擇土壤,以砂質(zhì)土壤最為適宜。生長勢強,喜陽光充足。
株高60-100cm,莖直立、多分枝,被粗毛。葉互生,掌狀裂?;〝?shù)朵簇生于葉腋,淡紫色或白色,花徑約3cm,花瓣5枚,先端微凹,萼片鐘形,種子扁平,圓腎形,褐色。花期6-10月。
錦葵的栽培技術
栽植:宜在清明前,選用PH值為5.5~6.5的營養(yǎng)土或腐葉土,盆栽后放置在半天有陽光這處,才能葉綠花繁,否則很難開花。施肥:因錦葵開花次數(shù)比較多,需要足夠的營養(yǎng)。5月起進入生長期,施入氮磷結(jié)合的肥料1~2次,6月起陸續(xù)開花一直到10月,每月應追施以磷為主的肥料1~2次,使花連開不斷。
澆水:盛夏高溫季節(jié),盆土應偏干忌濕,防爛根。有時會落葉,翌春會重長出新葉。修剪:隨時剪去枯枝、病枝、弱枝、過密枝和殘花殘梗,以利通風透光,單瓣的還應截短徒和長枝,使之多生側(cè)枝、多開花。
防凍保暖:入冬后應及時移入室內(nèi),放置向陽溫暖之處,保持室內(nèi)溫度3~5℃,可以越冬,盆土應偏干忌濕,防爛根。有時會落葉,翌春會重長出新葉。夏、秋季采收,曬干。
錦葵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扦插法、壓條法。扦插時,選1~2年生健壯枝條,剪成10厘米左右,只留上部葉片和頂芽,削平基部,插入干凈的細砂土中,澆足水,罩以塑料薄膜,并置蔭棚下,月余可生根;壓條法有高壓和普通壓法兩種。高壓法可采取塑料袋兩端扎緊的方法??僧斈瓿苫?。
錦葵的文化背景:錦葵的果實具有落花生般的味道,它的別名又稱為:妖精的起司、起司之床等等。因此它的花語是-風味。 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具有一股不為人知的獨特氣質(zhì),必須讓人細細品味才能發(fā)掘其中的美。也許剛開始并不引人注意,但是經(jīng)過幾次的接觸,很容易讓人萌生想關心,進而滋生愛苗的情欲。
在古代的基督教中,有將圣人與特定花朵連結(jié)在一起的習慣,因循于教會在紀念圣人時,通常是以盛開的花朵來點綴祭壇所致。而到了中世紀后,在天主教修道院內(nèi),更是有如園藝中心般的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花朵。
久而久之,教會便把366天的圣人分別與不同的花朵合在一起,形成所謂的花歷。由于當時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于南歐地區(qū),南歐又屬地中海型性的氣候,非常適合栽種花草,各種花百花竟放,每一種花都有著豐富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