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nèi)容摘要: 唐菖蒲,原種產(chǎn)于南非。品種有憂郁唐菖蒲、甘德唐菖蒲等。花莖高出葉上,花冠筒呈膨大的漏斗形,花色有紅、黃色、紫、白色、藍等單色或復(fù)色品種。世界各地普遍栽培,主要生產(chǎn)國為美國、荷蘭、以色列及日本等。唐菖蒲為重要的鮮切花,可作花籃、花束、瓶插等??刹贾没ň臣皩n惢▔?。 ”
唐菖蒲(學(xué)名:Gladiolus gandavensis)原種產(chǎn)于南非。品種有憂郁唐菖蒲、甘德唐菖蒲等?;ㄇo高出葉上,花冠筒呈膨大的漏斗形,花色有紅、黃色、紫、白色、藍等單色或復(fù)色品種。世界各地普遍栽培,主要生產(chǎn)國為美國、荷蘭、以色列及日本等。唐菖蒲為重要的鮮切花,可作花籃、花束、瓶插等??刹贾没ň臣皩n惢▔?。
矮生品種可盆栽觀賞,乃屬鴦尾科球根植物。它與玫瑰,康乃馨和扶郎花被譽為“世界四大切花”。世界各地普遍栽培,主要生產(chǎn)國為美國、荷蘭、以色列及日本等。唐菖蒲為重要的鮮切花,可作花籃、花束、瓶插等??刹贾没ň臣皩n惢▔?,矮生品種可盆栽觀賞。
形態(tài)特征:唐菖蒲屬多年草本,莖基部扁圓形球莖,株高90-150厘米,莖粗壯直立,無分枝或少有分枝,葉硬質(zhì)劍形,7~8片葉嵌疊狀排列。蒴果橢圓形或倒卵形,成熟時室背開裂;種子扁而有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葉長對-40厘米,寬4~5厘米有多數(shù)顯著平行脈。花莖高出葉上,穗狀花序著花12~24朵排成二列,側(cè)向一邊,花冠筒呈膨大的漏斗形,稍向上彎,花徑12~16厘米,花色有紅、黃、白、紫、藍等深淺不同或具復(fù)色品種,花期夏秋、蒴果3室、背裂,內(nèi)含種子15~70粒。種子深褐色扁平有翅。
生長習(xí)性:唐菖蒲為喜光性長日照植物,忌寒凍,夏季喜涼爽氣候,不耐過度炎熱,球莖在4~5℃條件下即萌動;20~25℃生長最好。性喜肥沃深厚的砂質(zhì)土壤,要求排水良好,不宜在黏重土壤易有水澇處栽種。在東北、華北地區(qū)夏季生長均較廣州、上海為好。在上海冬季可在露地安全過冬,北方則需挖出球莖放于室內(nèi)越冬。
唐菖蒲原產(chǎn)非洲熱帶與地中海地區(qū)。唐菖蒲為喜光性長日照植物,忌寒凍,夏季喜涼爽氣候,不耐過度炎熱,球莖在4~5℃條件下即萌動;20~25℃生長最好。性喜肥沃深厚的砂質(zhì)土壤,要求排水良好。
不宜在黏重土壤易有水澇處栽種。在東北、華北地區(qū)夏季生長均較廣州、上海為好。在上海冬季可在露地安全過冬,北方則需挖出球莖放于室內(nèi)越冬,陽性,喜通風(fēng)好,忌悶熱濕冷生長類型。
唐菖蒲的栽培技術(shù)
栽培管理:生產(chǎn)上以栽種球莖為主,春季按球莖大小分級,并用70%甲基托布津粉劑800倍液或多菌靈1000倍液與克菌丹1500倍液混合浸泡30分鐘,然后在20~25℃條件下催芽,1周左右即可栽植。病毒侵染嚴重,退化明顯的品種,可采用莖尖脫毒使植株復(fù)壯。
唐菖蒲的常規(guī)栽培系指自然條件下的栽培,一般選擇直徑2.5厘米以上的種球。種植方式有壟栽和畦栽兩種,栽深5~10厘米。唐菖蒲在抽生第2片葉時,正是花芽分化的時候,對環(huán)境因素特別敏感,如遇低溫和弱光,則“盲花”數(shù)量增多。
一般在整地時,每畝施入氮6~9公斤、磷6~12公斤、鉀7~12公斤。整個生長季節(jié)需追肥3次,即在抽生2~3片葉時,花序從葉中抽出時和開花15天后各追肥1次。
唐菖蒲促成栽培,需先打破種球休眠。種球收獲后,在自然條件下,從晚秋到初冬,經(jīng)過低溫影響,才能打破休眠。促成栽培必須人工打破休眠,即種球收獲后,先用35℃高溫處理15~20天,再用2~3℃的低溫處理20天,然后定植,即可正常萌發(fā)生長。
如要求1~2月份供花,則于10~11月份定植;若12月份定植,則3~5月份開花。即從定植到開花,需歷時100~120天。促成栽培的株行距為15cm×15cm或25cm×7cm,每平方米種植種球40~60個。定植后白天氣溫應(yīng)保持20~25℃,夜間15℃左右。
唐菖蒲亦可用延后栽培。種球收獲后貯于3~5℃干燥冷庫中,翌年7~8月份再種植于溫室中,管理工作與促成栽培相同。栽種后60~100天可采收切花,具體時間以品種而定。當(dāng)花序下部1~5朵小花透色時為采收適期。
一般連同2~3片葉一同采下,注意不要傷及留在下部莖上的葉片,以便繼續(xù)供給新球和子球營養(yǎng)。采下的花支,應(yīng)分級包裝,置于4℃左右的貯藏庫中,3~7天內(nèi)運至消費者手中,若貯藏或運輸時間過長,會使質(zhì)量下降。
栽培要點:整地和施肥種植唐菖蒲的土壤宜選用沙質(zhì)壤土,土層要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切忌積水。做成高20厘米,寬1米~1.5米高畦。施肥應(yīng)氮磷鉀兼顧。由于唐菖蒲是淺根性植物,肥料應(yīng)淺施。
追肥分別在二片真葉期(花芽分化后)和吐穗期,施用稀薄糞水加尿素一次,中期重施一次鉀肥,后期注意控氮,以免植株徒長,造成倒伏。對種球生產(chǎn)為主的地塊應(yīng)以增施鉀肥為主。
球莖選擇與處理在確定栽培品種后,要注意選擇球莖,選擇時注意品種不可混雜,選無病蟲、芽點沒有損傷的種球。在種植前要將分級球莖先浸水15分鐘,再用0.l%的升汞或福爾馬林80倍液浸泡半小時消毒,取出后沖洗干凈再下種。
種植時期自然條件下一般在4~5月、地溫在10C左右時種植,若要周年生產(chǎn),則應(yīng)根據(jù)不同供花期來確定。在溫度、光照有保證的條件下,要求元旦前上市的應(yīng)在9月初下種。
春節(jié)期間上市的可在9月末下種,早春供應(yīng)切花的可于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下種。5月下旬至6月上旬開花的,可于2月初催芽,4月初露地種植,國慶開花的可在6月初至7月中下種。
打破休眼球莖在低溫條件下連續(xù)休眠約3個月,如果需要提前種植,可先用35℃高溫處理 15~20天,然后再用 2C~3 C的低溫處理 20天即可打破休眠。但在此期間應(yīng)保持球莖干燥,濕度過大易造成球莖腐爛。
種植規(guī)格隨品種株型不同而異,大株型的20厘米見方,中小株型的10~15厘米見方。種植深度一般3厘米~10厘米。為防止倒伏,在種植球莖時,預(yù)先將2層20厘米見方的尼龍網(wǎng)格放于種植床上,以后隨著植株的長高,逐層用支柱拉拉繃緊,防止植株倒伏,花莖彎曲。
鮮花采收和球莖貯藏唐菖蒲的采花以最下面的一朵花初開時為適收期。剪花時要給植株留下基部3片綠葉,讓球莖繼續(xù)膨大,通常每天下午剪花,依品種分類,10支一束包裝進箱上市。
掘取球莖以葉片先端約1/3枯黃時為好,起挖后剪去葉片,將球莖晾曬數(shù)小時,待外皮干燥后,再轉(zhuǎn)入室內(nèi)。將新球、子球分級裝入淺箱,置于干燥、通風(fēng)、溫度在5 C~llC的條件下貯藏,期間要檢查翻動,防止發(fā)熱霉?f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