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nèi)容摘要: 翠云草羽葉細密,并會發(fā)出藍寶石般的光澤,不同凡響,可點綴書桌、矮幾,十分可愛。株態(tài)奇特,羽葉似云紋,四季翠綠,并有藍綠色熒光,清雅秀麗,屬小型觀葉植物,盆栽適合案頭、窗臺等處陳設(shè)。 ”
翠云草別名龍須、藍草、藍地柏、綠絨草,莖伏地蔓生,極細軟,分枝處常生不定根,多分枝。小葉卵形,孢子葉卵狀三角形。葉色呈藍綠色,其主莖纖細,呈褐黃色,分生的側(cè)枝著生細致如鱗片的小葉。
翠云草羽葉細密,并會發(fā)出藍寶石般的光澤,不同凡響,可點綴書桌、矮幾,十分可愛。株態(tài)奇特,羽葉似云紋,四季翠綠,并有藍綠色熒光,清雅秀麗,屬小型觀葉植物,盆栽適合案頭、窗臺等處陳設(shè)。
由于翠云草莖枝具匍匐性,做吊盆亦能展現(xiàn)其柔軟懸垂的美感,也可種于水景邊濕地,翠云草姿態(tài)秀麗,藍綠色的熒光使人悅目賞心,在南方是極好的地被植物,也適于北方盆栽觀賞,于種植槽中成片栽植效果更佳,也是理想的蘭花盆面覆蓋材料。
形態(tài)特征:翠云草為中型伏地蔓生蕨。主莖伏地蔓生,長約1m,分枝疏生。節(jié)處有不定根,葉卵形,二列疏生。多回分叉。營養(yǎng)葉二型,背腹各二列,腹葉長卵形,背葉矩圓形,全緣,向兩側(cè)平展。孢子囊穗四棱形,孢子葉卵狀三角形,四列呈覆瓦狀排列。
翠云草主莖先直立而后攀援狀,長50-100厘米或更長,無橫走地下莖。根托只生于主莖的下部或沿主莖斷續(xù)著生,自主莖分叉處下方生出,長3-10厘米,直徑0.1-0.5毫米,根少分叉,被毛。主莖自近基部羽狀分枝,不呈“之”字形。
無關(guān)節(jié),禾稈色,主莖下部直徑1-1.5毫米,莖圓柱狀,具溝槽,無毛,維管束1條,主莖頂端不呈黑褐色,主莖先端鞭形,側(cè)枝5-8對,2回羽狀分枝,小枝排列緊密,主莖上相鄰分枝相距5-8厘米。
分枝無毛,背腹壓扁,末回分枝連葉寬3.8-6毫米。翠云草葉全部交互排列,二形,草質(zhì),表面光滑,具虹彩,邊緣全緣,明顯具白邊,主莖上的葉排列較疏,較分之上的大,二形,綠色。
生長習性:翠云草喜溫暖濕潤及半蔭的環(huán)境,生長適溫為20~26℃,冬季溫度維持在5℃以上。要求腐殖質(zhì)含量豐富、排水良好的土壤。翠云草生于海拔40~1000m的山谷林下,翠云草也常生于山谷林下或溪邊陰濕處以及巖洞石縫內(nèi)。多腐殖質(zhì)土壤或溪邊陰濕雜草中,以及巖洞內(nèi),濕石上或石縫中。
翠云草的栽培技術(shù)
種植要求:翠云草喜濕潤,每日固定澆水,常以噴霧器噴灑水氣保持葉面濕度,有助生長更旺盛,以保持葉片的清新秀麗。肥沃的砂質(zhì)土或腐植土均可。翠云草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用腐葉泥為佳。
喜溫暖,在20℃左右時生長良好,越冬溫度5℃。喜半陰,盛夏注意庇蔭,不能曝曬,否則植株易枯焦死亡。翠云草適合栽培于蔭庇、陰涼的地方,避免烈日直射。喜溫暖環(huán)境,耐潮濕。翠云草生長期間要注意噴水和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
栽培要點:翠云草喜溫暖濕潤的半陰環(huán)境,耐潮濕,盆土宜疏松透水且富含腐殖質(zhì),可用等量的腐葉土或泥炭、壤土和素沙混合配制。生長期要注意噴水,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
冬季溫度不能低于5℃,理想的生長適溫為夜間10—15℃,白晝21一26℃。特別要注意遮蔭,光線強會使其藍綠色消失而影響觀賞性,生長期每月施1次液肥。
翠云草的養(yǎng)殖方法
生長特點:翠云草喜溫暖濕潤的半陰環(huán)境,盆土宜疏松透水且富含腐殖質(zhì),可用等量的腐葉土或泥炭、壤土和素沙混合配制,生長期每月施1次液肥。生長期要注意噴水,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冬季溫度不能低于5℃,理想的生長適溫為夜間10—15℃,白晝21一26℃。特別要注意遮蔭,光線強會使其藍綠色消失而影響觀賞性。
養(yǎng)殖要點:適合栽培于蔭庇、陰涼的地方,避免烈日直射。喜溫暖環(huán)境,耐潮濕。每日固定澆水,常以噴霧器噴灑水氣保持葉面濕度,有助生長更旺盛。肥沃的砂質(zhì)土或腐植土均可。
喜濕潤,生長期間要注意噴水和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以保持葉片的清新秀麗。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用腐葉泥為佳。喜溫暖,在20左右時生長良好,越冬溫度5℃。喜半陰,盛夏注意庇蔭,不能曝曬,否則植株易枯焦死亡。分株繁殖,春季翻盆時進行分株,將母株分成數(shù)叢,植于盆中,放在陰濕環(huán)境中易于成活。